国足选帅标准再思考:专业能力应重于区域熟悉度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10日 08:30

  《天津日报》近日发表评论指出,中国男足选聘主教练的思路需要转变,应将重点放在教练的专业水平和执教能力上,而非过度强调其对亚洲或中国足球的了解程度。

  足球界资深观察人士注意到一个现象:从伊万科维奇到久尔杰维奇,虽然教练人选有所变动,但国家队在国际赛场上的竞争力并未得到实质性提升。最新东亚杯赛事中,面对实力强劲的韩国队,由熟悉国内球员特点的久尔杰维奇临时挂帅的国足,在阵容安排和战术执行方面都暴露出明显问题。

  值得反思的是,中国足协近年来的选帅标准似乎陷入了一个误区。以熟悉亚洲足球和中国足球作为首要条件,导致了部分执教履历丰富但竞技成绩不佳的教练获得执教机会。这种现象在18强赛期间表现得尤为明显,伊万科维奇备受争议的单后腰战术就充分暴露出战术理念与球员能力不匹配的问题。

  当前中国职业足球正经历后"金元时代"的调整期,联赛整体水平下滑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在这种情况下,北京国安和浙江队本赛季的出色表现提供了有益启示——引进具有先进足球理念的教练团队,能够有效提升球队整体表现。这些成功案例表明,优秀教练能够根据球员特点进行战术调整,发挥现有阵容的最大潜力。

  足球专业人士建议,在长达一年没有正式国际比赛的备战周期里,新主帅完全有充足时间了解球队和适应中国足球环境。因此选帅工作更应该聚焦于候选人的执教能力、战术理念和带队成绩等核心要素。